当前位置:梅州人才网 » » 阅读新闻内容
每到毕业来临的时候,总有大学生感叹:找份工作怎么就那么难?“今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680万”,在今年两会关于“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新闻发布会上,这个数字也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感到了压力。
3月7日,由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搜狐网联合举行的两会直播室邀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郗杰英和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院长王成荣,解读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
在王成荣的记忆里,2002年时大学毕业生仅有145万人,去年,这个数字一下翻了几倍。
王成荣认为,高校扩招的确给大学生毕业就业带来了一些影响。
但现实的情况似乎又不是那么回事。据不完全统计,珠三角加工制造类企业的工人今年缺口高达200万人,尽管去年广东很多企业都主动加薪,但仍然没能填补缺口。
“就业观念是重要原因。”在郗杰英看来,大学毕业生眼光高,期望值高,往往是“非高工资的不去,非福利好的单位不去,非体面的岗位不去。其实放下身段,大学生就业真的就没那么难。”
在很多人高喊“找工作难”的时候,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开始转变观念。在媒体报道中,有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干上了跟农民工差不多的工作,有的工资甚至还不如农民工。
在王成荣看来,大学生必须要面对现实。“毕竟一毕业就找到高薪稳定的工作并不容易。”他鼓励他的学生从基层做起,哪怕是做收银员、销售员,通过努力很多学生终究能做上自己喜欢的工作。
郗杰英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扎堆,宁愿拿最低的工资“蜗居”在大城市,也不愿到中小城市或者西部找寻自己的用武之地。
“其实西部特别需要人才,县城或者乡镇也一样。”郗杰英说。
郗杰英也希望国家能拿出“诚意”来,“如果国家能给与大学生一些好的政策,比如去西部工作,是不是能增加他们的补贴,是不是有提升的空间。”
除了大学生本身的问题,很多人还将视线集中在了高校的教育上。
一名大学生曾对10000多人进行调查,对于大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8.04%的人认为是人才培养模式,24.01%的人认为是实践教学,20.42%的人认为是专业及课程设置。
“我们很多专业都是老化的,很多教材至少落后五年。如何使我们的专业、课程、教育能够紧跟经济发展的趋势,非常重要。”王成荣说。
郗杰英曾到巴西的一所职业大学考察,让他惊讶的是,那所并不算太大的学校就业率竟然达到百分之百。
“他们的专业是和就业企业一起设立的。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都清楚,企业和大学共同配制课程、共同培养学生,学生毕业以后,企业照单全收了。”郗杰英说。
王成荣认为,学生毕业之前,学校应给学生打一剂预防针:进行就业指导,提前让他们做好进入社会的准备。
让王成荣遗憾的是,很多高校没有就业指导课程,即便是有,也是在学生临近毕业时“临时抱佛脚”。
他建议将就业指导课程提前,倡导全程就业指导。“就是从上学那天起就让他们有心理准备,想好自己的职业规划,他们毕业那天可以顺利过渡到职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