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梅州人才网 » » 阅读新闻内容
春节过后,又一轮校园招聘潮即将开始。在我们还在讨论“80后”的韩寒如何引发轩然大波时,这些“90后”的年轻人真正开始进入社会。如果问到“80后”与“90后”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也许可以这样理解,只有“90后”是真正生活在独生子女政策中的一代。因为这种天然的“独立性”,所以他们的个性更加鲜明,他们的色彩更加丰富。
但正是由于他们是独生子女,对他们而言,亲情与事业的关系也变得比“80后”更加复杂。他们不可能选择让兄弟姐妹照顾父母,自己去大城市打拼;但如果留在父母身边,就有可能意味着放弃大城市良好的工作机会。
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然而,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来说,一边是大城市的诱惑,一边是家中日益年迈的父母。面对这个两难的选择,父母、孩子、社会都应当做些什么?南方日报(微博)记者采访了几位即将毕业或刚踏出校门不久的大学生,以及他们的父母,试图呈现孩子和父母心里最真实的一面。
专家观点
独生子女政策应适当放宽
受访嘉宾:郑晨(《家庭》集团副研究员,广东家庭文明与亲子教育学会秘书长)
南方日报:时下,很多毕业生对于离家工作还是在家就业选择两难,您认为,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郑晨:大部分独生子女面临离家工作与回乡就业选择两难的问题,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目前地区发展不平衡。在现阶段,资源都集中在东部地区,特别是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独生子女为了大城市更好点的机会离家工作,家中父母是他们最大的牵挂。
南方日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对于这些年轻人,您有什么建议?
郑晨:我建议年轻人对这个问题可以阶段性考虑。在事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他们可以选择发展空间更大的工作。在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的时候,可以考虑把父母接到身边或者考虑回到父母身边或者回到家乡工作。
南方日报:有数据指出,越来越多的家庭不仅“老年空巢”,很多家庭开始出现“中年空巢”。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应采取哪些措施?
郑晨:“中年空巢”家庭在中国将会越来越多。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放开计划生育政策,我觉得每家每户都应该有2个小孩。目前允许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夫妻养育两个小孩的政策,只能缓解“空巢”问题。如果家中有两个小孩,至少增加了子女留在家中照顾父母的可能性。
而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要解决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如果家乡能提供不错的职业发展空间,在同等条件下,我相信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在家就业。另外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也是一个重要措施。
南方日报: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养儿防老”,这种观念现在似乎受到冲击。
郑晨:“养儿防老”是农业社会的养老观念,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信息社会,这种观点应该要改变了。而且现在生小孩的成本越来越高,传宗接代的观念越来越弱,生小孩更多是为了维系和巩固家庭关系,成为家庭和谐的纽带。
完全靠过去观念中的“家庭养老”或者“养儿防老”,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养老需求。两个独生子女夫妻要面对四个老人。“80后”已经步入中年,开始感受到养老的压力。所以社会化养老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帮助减轻年轻人特别是独生子女们的养老负担。
七成毕业生选择留在大城市
究竟是选择留在大城市发展还是选择回家以便能更好地照顾父母?记者对中大、暨大20名二三线城市生源的准毕业生进行了一个小型的调查。结果是,近七成的大学生坚定地回答会留在大城市,只有3位女生说跟父母商量后决定回家工作,还有4人的回答是“不清楚,看哪里有好的工作机会”。
大城市的机会更多、发展空间更大,这是人们选择留在“北上广”的普遍理由,但在这次调查中,记者惊奇地发现,这些年轻人考虑的问题已经远远超过工作的层面,而更多地涉及到生活理念、社会公平层面。小白告诉记者,这次她回家过年明显地感觉到大城市和小城市市民素质的差别,虽然“在家千日好,出门万般难”,但一个井然有序的城市依然值得人去向往。
与这些选择留在大城市的年轻人相比,选择回家的理由很实际。在很多女生看来,父母这个因素占了很大的比重。俗话说,养儿防老,这个说法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从道义上强加给儿女的一个责任,然而记者发现,现在的父母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多数都非常尊重孩子们的选择。小萍说,当初她决定在家工作的时候,并没有过多考虑到父母的问题。“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目前还算年轻。他们还是希望我能找到发展空间大的工作。大城市找到薪酬更高的工作,父母也会支持我离家工作。但是广州工作竞争比较大,生活成本也更高。考虑到日后的生活,我才选择了回家乡工作。”
另一位女生小琳则说,大城市物价太高,工资不见涨,工作几年下来也攒不够钱接父母到大城市生活。很多人工作几年之后,最终还是选择回到家乡,“父母觉得如果我最终还是选择回家工作,不如一开始就回来,这样还能建立事业的基础。”
假日“飞的”去照顾老人
比起即将毕业的“90后”,已经快步入中年的“80后”们已经开始真真切切地为如何照顾父母而烦恼。微博上曾有一篇引起巨大讨论的帖子:最近我一位朋友在乡下的母亲病了,每周请一天假去陪护她,有一天晚上,母亲突然哭着说:“你们兄弟姐妹六个人,我病了,你们轮流来陪我,你们每个人一个礼拜只需要请一天假,可是,等到你们老了,只有一个孩子,你们将来怎么办呀?”
这个故事正在慢慢变成现实。小李是江苏人,丈夫是福州人,大学毕业后他们选择了在浙江工作。小李和丈夫都是独生子女,如何照顾双方老人,成了他们目前最头疼的问题。“公公婆婆年纪已经比较大了,身体也不太好,他们希望我们能回他们身边工作,一切重新开始。”虽然照顾公婆理所当然,但小李认为,现在事业比较稳定,也准备生小孩,如果放弃现在的一切回到原点,不太可能。小李也曾尝试跟婆婆沟通,希望把他们接到身边,但是他们并不愿意离开居住的城市。小李说他们都还没想出一个两全的办法,只能在节假日“飞的”轮流回两边父母家。
日前,民政部党组成员陈传书援引数据称,城镇当中60岁以上老年人空巢率56%,且逐年上升。伴随计划生育政策数十年来的严格实施,我国已经有超过一亿的独生子女家庭。对于父母来说,孩子一直是最大的牵挂。“现在他们还在工作,有所寄托,但他们退休之后怎么办呢?”小琳说。
高科技成为亲子重要沟通手段
“我现在掌握的高科技手段都是为了跟女儿保持联系学会的。”张女士说,她今年46岁,是高校的老师。女儿在美国工作。张女士感慨,女儿刚到美国上学的时候,时刻盼望她能打电话回来。但是因为时差关系,时间总是不凑巧。“为了跟女儿方便联系,我学会了上网。现在我一起床就打开视频。如果有时间就在视频里聊几句,没时间我们就各忙各的,也不关视频,这样可以看到对方。”
一些更潮的父母为了跟儿女多交流,学会了用QQ和微博,甚至连时下流行词汇都学会了。小白告诉记者,第一次父亲在QQ上对她说:“偶好郁闷哦!”她还以为是某个邻居家的小孩恶作剧呢,“那个严肃的老爸怎么可能用这些词,还撒娇?”不过,小白说,因为这些改变,她跟父母的关系变得更好了,“因为父母的脾气并不好,小时候总觉得很难以接近,没想到现在他长大了,父母却变成了孩子。”
手机、网络、QQ、微博,高科技的手段成为现在亲子重要的沟通手段,也让离家在外的孩子们少了一些牵挂。不过,即使视频能照见亲人的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和动作,终究也敌不过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因此,还是那句老话,常回家看看。
孩子心声
选择离家近的二线城市发展
口述人:小琳
“我想所有父母都是这样的,刚开始上学的时候,希望我们毕业后留在大城市寻求更大的发展,但真的快毕业时,又会担心在外面很辛苦。”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小琳说,父母其实都是“口是心非”的,“他们表面上装作不在意,希望你不要因为他们影响自己的决定,但心里肯定希望孩子留在自己身边。”
出生在湖北一个小县城里的小琳是家里的独生女,她告诉记者,其实到广州四年来,她并没有想过要不要回家的问题,直到今年回家过年的时候,母亲突然有些悲哀地对她说:“如果你有一天结婚了,有孩子了,谁来帮你带小孩呢?”那一瞬间,小琳愣住了,她突然觉得,母亲老了。直到那时,她才真正意识到,其实父母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强大,在我们逐渐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智慧的时候,父母却在一天天衰老下去。“虽然父母有工作,并不需要经济上的援助,但他们确实更需要有人陪在身边,哪怕只是说说话也好。”
去年国家公务员招考时,小琳报考了离家较近的二线城市的公务员职位,并且进入了复试。“我现在希望能在离家较近的二线城市工作,这些地方虽然不如一线城市发达,但是比家乡那边的发展空间则大很多。更重要的是离家近,可以算是两全其美的办法。”
父母心声
父母也要学会独立
口述人:钮女士
钮女士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老师让小明在黑板上写下十个对你最重要的人,小明写下了父母、伴侣和八个要好的朋友。然后,老师对他说,如果让你在这十个人当中只能选择九个,你会选谁?小明擦掉了一个朋友的名字,然后是八个、七个……一直到黑板上只剩下了父母和伴侣。老师说,在这两个中你只能选一个,你会选谁?小明想了很久,含泪擦掉了父母的名字。老师问他为什么,他说,父母只能陪伴你走过人生的一段路,而只有你的爱人才是那个要陪伴你走过一生的人。
这个故事,是钮女士在饭桌上听到的,用她自己的话来说,这是醍醐灌顶,突然发现自己的想法已经太陈旧了。“孩子、父母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人之一,但他们终归会离去。孩子要学会长大,父母也要学会独立生活。”钮女士说,与其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他们能照顾你,陪伴你,还不如让自己充实起来,发现人生的乐趣。自从孩子离开去外地上学后,钮女士开始“重新发现自己”。“以前天天围着孩子转,也没有时间想想自己要干些什么,现在时间多了,正好可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除了这些兴趣爱好,她还结交了一些同是儿女在外的朋友,有机会就聚在一起聊天打牌。“人老了,最大的问题在于寂寞,有了朋友,生活也就不寂寞了,就让儿女们自己选择他们希望过的生活吧。”钮女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