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梅州人才网 » » 阅读新闻内容

理性化”求职让“三有青年”跑慢职场
作者: 来源:互联网 编辑:梅州人才网(Mzrcw.com) 发布时间:2012-8-23 10:21:00 点击:
  随着毕业季的到来,很多应届大学生已经找到了心仪的“归宿”,也有不少数的毕业生还纠结在紧迫与焦急中,穿梭在招聘会与各大招聘网站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依然站在职场大门外的人多是有学历、有背景、有证书的“三有青年”,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手里攥着三方协议的学生迟迟不愿签约呢? 
  该出手时 不出手 
  常杰就是一名典型的“三有青年”,从简历中可以看出她在大学期间的优秀表现:院级奖学金、学生会实践部部长、优秀学生干部……但是在求职路上,用她自己的话讲就是:没把握住黄金时段,成了一名“职场剩女”。谈起如何“被剩”,常杰感慨颇多:“最开始找工作其实很积极,经过面试也有两家企业有录用意向,可是回到学校才发现不少同学找到的工作不是比我薪资高就是地点比较近,我决定再找找,肯定能找到更好的。直到春节前,‘更好的’的企业也没有出现,不是我看不上,就是好企业不用我,索性将找工作这事儿先放一放,可是随着招聘季接近尾声,就这么被剩下了……” 
  与企业“闪婚”又“闪离” 
  刘昊晨虽然在去年年末便早早签了协议,可入职未满三月便和企业毁约了,“我在同学中是签的比较早的,当时还挺高兴,可没想到签的早,辞的也早。当同学们才开始找第一份工作时,我已经开始找下一家了。”刘昊晨辞职原因很简单,就是现实工作和自己理想的职场差距很大,落差感顿生。在他的憧憬中,工作就像电影里那样:平日里咖啡在手,见客户时穿梭在高档写字楼,领导团队独当一面……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问到具体情况时,刘昊晨也觉得委屈:“我应聘是市场推广,看着同事每天对着客户侃侃而谈,虽然我心里跃跃欲试却只能对着传真机、复印机、打印机做些和业务毫不相关的事情,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一展拳脚。” 
  专家建议:职场不是“想”出来的 
  从事招聘工作的李姗对这些存在落差感的应届毕业生有着自己的看法,她说:“在面试中,我经常会问他们,如果在一个团队里,应聘者希望担任什么样的角色,很多同学的回答是领导者、管理者。当我继续追问为什么时,答案则多为自身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领导力或者组织能力。从这些回答中不难看出应聘者的自信,但是再追问到具体如何去做、出现问题如何解决时,大部分毕业生语塞。这就是我们眼中‘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因为,企业大部分工作流程与工序都是他们根据有限的知识储备‘想’出来的。”李姗认为应聘者过于主观的看法,可能会造成进入职场之后对现实的误解。 
  把握细节 脚踏实地 
  “对于刚刚来公司的新人来讲,不可能一开始就去跟进一些重要的项目,每天无非就是一些基础性、事务性的工作,这就造成了一些应届生对企业安排的不满或者失望,特别是名校毕业的学生,觉得做这些事很‘屈才’。”李姗解释道:“其实,并不是企业不愿交给应届生工作,而是企业与应届生双方都需要了解,一方面应届生需要适应、了解企业,有心智的新人会通过扫描、复印的文件搜集很多信息,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通过这段时间观察新人的态度与表现。” 
  当提到因“落差感”而导致“毁约”的情况时,李姗无奈笑道:“这种情况企业当然不希望发生,毕竟浪费了招聘成本,可是,对于连职场初期都不能过渡的应聘者即使留下来对企业也是一种隐患。” 
  要理想 不要理想化 
  “不是工作不好找,而是好工作找不到。”这句话道出了很多求职大军的心声,可究竟什么是好工作?“好工作就是求职者自己认为好的工作。”来自地产行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如是说:“专业、薪酬、办公地点、发展平台等等其实都是‘好’的评价标准,但是对于即将进入社会的应届生来讲,最好的就是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匹配的岗位与工作,及时调整个人期望值尽快融入到新的环境中。这并不是说要放弃自己的理想,而是在找工作时避免‘钱多、活少、离家近’这种所谓的理想化。” 
  “每个人对工作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但任何新人都不可能一下子就成为成功的管理者,同时,任何成功管理者的职业生涯也都是从一名普通员工开始的。新人现在经历的是职场初期的基础阶段,可以从现在给自己制定一个短期、中期规划,比如从职业到行业的延伸。”对怀揣理想的应届生,她建议:“初入职场虽然做着一些基础工作但却是积累知识、培养习惯的最好阶段,不要把眼光一直集中在手中具体的工作,要学会从中跳出来,站在整个部门、公司的角度来看自己工作的进程与发展,同时这样也比较容易看清自己的目标,让自己真正融入到企业中,这样才能找到理想与现实的平衡点。”